大众ID.4X销量欧洲第一 国内挤不进前十五 “大众光环”不适用新能源?

发布时间:2021-06-09

这两天,小编看到了几份关于新能源车的数据,对比了一下,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结论:在国内存在感很低的合资品牌电动车,未必就比新势力的车卖得差。

首先看看欧洲公布的4月新能源汽车排行榜,这份榜单有意思之处,榜上有名的电动车,绝大部分在国内的存在感都很低,除大众ID.4已国产,前十其他车型都没引进国内,相反在榜单尾的宝马X1 PHEV,在国内知名度最高。

 

(4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Top 20 )

而同时间我们看看国内新能源的销售情况,除了特斯拉Model 3、Model Y,其他能走量的都是自主品牌车型——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或造车新势力。从这两个表格能得出两个结论:

 

1、中国、欧洲两个电动车市场根本没有可比性。

2、在国内不受待见的合资电动车,在欧洲的销量,几乎与国内新势力的销量在同一水平。

这就带出了今天小编想聊的话题:以大众为代表的合资电动车们,就未必打不过“蔚小理”。

 

先看一个残酷的例子,今年2、3月被南北大众量产的ID.4,截止到4月一共才卖出2814辆,上汽大众ID.4X 3-4月共售出1547辆,而一汽大众的ID.4 CROZZ看起来更惨一些,2-4月共卖出1267辆。

 

再看看同时期的特斯拉Model 3,虽然经过“刹车失灵”事件、产能受限的影响,4月只卖出了6千多辆,但仍高居榜单Top2,而榜尾的比亚迪e2,也有近3千销量。

被大众看作翻身之作的ID.4上市至今,销量遇冷似乎佐证了合资电动车无一打破的困局:论性价比,比不上自主品牌优秀车型,比亚迪新能源车矩阵、埃安、欧拉等玩得更溜一些;而论产品的创新,又不及“蔚小理”的颠覆。更何况大众ID.4(19.99-27.99万)主战斗20万的区间,有Model 3标准续航后驱版(26.674万)这一位劲敌。

 

(上汽大众ID.4X)

但如果把眼光放远一些,在今年头4个月全球范围的销量中,特斯拉累计销量21.6万辆,市场占有率14%,上海通用五菱累计销量13.4万,占有率9%,大众排名第三,销量9万辆占有率6%,比亚迪则排在后面,销量7.9万辆市占率5%。而单看4月全球新能源Top5,大众ID.4、ID.3排名在宏光MINI EV、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后面,而我们说的新势力,都没有冲出国际市场,所以本土销量就等于总体量,蔚来、理想和小鹏销量分别为7102辆、5539辆和5147辆,大众切入电动车市场的几个月,已经后来居上

 

小编认为,大众等合资车企有一个巨大优势,而且会在后来的竞争中逐渐明显,这就是现在远未到依靠新能源车盈利时,大家的电动车能走量,但在盈利方面不仅追不上传统燃油车,甚至还陷入卖一台亏一台的困境。所以体量较大、有燃油车庞大利润的合资车企,在电动车“烧钱”游戏中,能支撑得更久。

 

2019年底总体利润转亏为盈的特斯拉,汽车和电池的两大核心业务目前尚未盈利,而目前丰厚利润的获取,主要在向传统车企出售碳排放信用(双积分),但随着传统车企逐渐加入电动车市场,这个利润点将会消失。而有机构预计2025年特斯拉会实现230万辆销量,营业利润或将到200亿美元,其中有45%的利润来源于纯自动驾驶套件(FSD)软件利润

 

特斯拉的盈利模式可谓是所有造车新势力的蓝本,但前提也是拥有庞大的销量,这点对月销量还不破万、靠资本市场输血过日子的后者可谓致命,所以为什么新势力渠道扩张速度比传统车企要快N倍,为什么要做圈层要做跨界要做服务,为什么要削尖脑袋拼命卖车。

 

当然,大众等在本土合资车企面临的难题绝对不会少,虽然有燃油车巨大盈利支撑,但电动车的成本怎么能降下来与燃油车持平,或者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,使得产品兼顾续航里程和电池成本,才有机会让新车不会湮灭在自主和新势力的产品当中。

 

那会是什么车能突围?起码不是大众ID.4,相对四平八稳的大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,但它的设计还跳不出传统燃油车的框框。小编反倒看好Mach-E,福特敢于把最性能的野马品牌电动化,又能玩出不同于V8大排量肌肉车的梗,而且价格还足够亲民,Mustang Mach-E(26.5-37.99万元)给到的新鲜感,特别是大溜背的跨界SUV风格,走出了一条与Model Y完全不同的运动之路。

中国是全球新能源车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,恰好这市场的性格特点很分明,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销量“两头高中间低”的现象,一头是10万内以宏光MINI EV代表的自主A00级电动小车,卖得风生水起,当然合资定位所限,是很难下探到此区间。

 

另一头,35万以上有新势力高端产品或豪华品牌的进攻,所以合资电动车的主战场在15-35万内,刚好也是中间“最吃力不讨好”的地带,这区间消费观念受燃油车的影响还很大,而且成本被“三电”占据后,留给产品设计、智能设备的成本空间就很少,用燃油车思维去造一款电动车,是最容易成为推陈出新足够快的自主品牌“降维打击”目标,而大众ID。4便是如此

现在合资电动车还没找到自己适合的路,不过一旦他们某款产品突破了天花板,真正唤醒15-30万消费需求,销量的跃升将非常快,因为他们规模化生产的优势比自主、新势力都强。当然这个“他们”可以是大众、福特、别克甚至任何一个愿意求变的合资品牌。


 

精彩图片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